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大年初二,今年即将从国内一所名校毕业的硕士生杨佳在杭州参加了高中同学会,让她十分吃惊的是,曾经班上的“差生”部分如今已小有成就,而不少成绩优异的“学霸”、“尖子生”包括自己在内却还在迷茫中。
+ p i5 e" t* y* G9 v# e6 F! U3 [: r+ h0 U, c
“好几个‘差生’都自己开公司做了老板,而我却还是一个连工作都没着落的实习生。”杨佳说,这场同学会着实让她这个“待业青年”受到了刺激。
8 a2 t2 P% V! {( D8 j9 ^% K _( W9 v/ o4 d0 q: m" x
让杨佳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同桌,这个和她同是26岁的男生,如今创业做了花卉园艺栽培,生意料理得有声有色,还常常被报纸杂志采访。“那个时候我是班长,老师总会把班上成绩最差的同学安排给我当同桌,读书的时候总是我管他。现在感觉情形完全颠倒了,听他手舞足蹈地讲创业故事,觉得特尴尬。”杨佳说,作为名校的高材生,她曾有很强的优越感,但如今却觉得无地自容。
/ Y5 O1 [& y$ ?* |# h1 b8 a. J4 Z# G" T0 [
杨佳说,尽管她学历高,但对于未来,她并没有多大信心。在最近的两个月,杨佳参加了多个应聘,却都没有成功。“更难受的是,很迷茫,不知道喜欢什么,以前只知道读书,只知道成绩,现在却找不到方向。所以还挺羡慕那些有目标的‘差生’。”( E! F; }' @, z+ S
% K3 y1 d& e( s' u! w- A7 Y: I同样被这个问题困扰的还有“海归”程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程璇以此自嘲。程璇年前刚从一家企业辞职,对自己的未来也迷茫。
9 H* @0 E' E$ O7 G5 y0 U
2 u( h6 y! T, t* ]' m程璇说,小时候的好学生们嘴里不说,但心里总有个坎,觉得一辈子都要优秀,怕失败,很多时候迈不开手脚。“所以工作挑来挑去总感觉都不满意。两年前有个跨国公司要我,但前提是要当一年的最基层销售员,我当时觉得要去商场里推销太难堪了,没答应。”杨佳说,这种“一直要优秀”的压力让她总想逃避现实,所以她宁可待业也不想去一个让她没面子的公司工作。
$ X1 X, m! R. U. w1 s, C; V6 V3 `( R5 K. k. x* T% h
记者发现,每到春节、十一长假等同学聚会多的时候,关于“优等生”和“差生”的话题总会被很多网民提起。而“优等生”长大后不如“差生”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社会现象。5 g! ?7 \7 V4 t; v
; u% E3 X0 x4 B$ t7 x) P% v1 ~
3 `. H0 J1 z1 h- G: |9 m |
0 f7 e" K& e1 i) s( }1 S$ p
; F% Y) ~: I$ G* _1 n- W
& ]* ?% w1 y5 n9 V4 X" e“念书的时候,听话守规矩会读书的是好,到了社会上胆子大脸皮厚敢于破旧立新的是好;念书的时候不谈恋爱的孩子是好,一毕业,恋爱结婚生子越早越好。学生时代和进入社会之后,好多评价标准都瞬间倒置了。”网友“晴天”说。) _# V B6 d9 V
; s9 j' \' d" d ?0 H心理咨询师蔡春晓分析认为,“优等生”们有这种焦虑是因为,初入社会的他们往往会因为顾虑多、好面子等原因,在自我认同上产生迷茫,“优等生”的名头也会成为一种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心态和选择。同时这也反映出应试教育的一些问题,社会看重的不仅是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而这些只顾成绩的学生可能掌握比较少。
! \3 s# ^1 [4 X5 V8 W% a0 f G; p
4 \0 ^+ ^1 Q+ b0 z“不过总体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肯定还是占优势,高材生们需要去扭转这种失衡的心态,脚踏实地地去努力,未来自会见分晓。”蔡春晓说。(周竟、陈佳莹)! J$ t6 Q( ?/ Q'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