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 O+ J4 f4 d- I! m m在连续暂停5期之后,央行本周二(12月24日)终于在公开市场上重启逆回购操作。此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以及7天、14天银行间回购利率连日飙涨。
6 a) V! D3 A, H# C) G" t
4 C3 U1 i; _" @+ L! I* \! s( {央行公开市场交易公告显示,本周二开展了29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4.1%。( F) P' ?$ K1 h5 A9 W9 j0 L
4 j/ o8 F8 N) G" S% d6 B# A
12月24日,7天期Shibor下跌264.6个基点,至6.197%;14天期Shibor下跌248.5个基点,至5.761%。而银行间7天、14天回购利率的跌幅也达到250个基点左右。" W7 [' Z6 ?2 y' \6 l# h
( Z5 [2 y, m& f) s# q( j4 h( f多位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央行重启逆回购对资金状况的直接影响有限,市场资金利率的大幅回落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财政存款的投放。
+ ~/ o+ `; U5 Z
, U" T+ R/ ~$ K5 L+ e. k4 ?6 k此外,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记者指出,解决短期的流动性问题,只能靠机构自己。单靠利率杠杆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可能也需要一些行政手段来配合才行。" ]( B4 P4 w8 f2 q5 d
' z/ \0 b- T+ g, V
交易员:市场资金明显多了
: N- t' G9 R" B6 F7 P) b2 |/ J4 v5 I9 Y& V' C: y
从上周四开始,货币市场持续紧张,短期Shibor利率、7天、14天期回购利率持续攀升,银行间市场一度出现延长交易时间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市场本周二重启了已连续停摆5期的逆回购。
- \0 o2 x( n6 d* K8 X/ Z+ W! w
+ t- O, l" y* m+ [受此影响,12月24日的7天期Shibor下跌了264.6个基点,至6.197%;14天期Shibor下跌248.5个基点,至5.761%;隔夜Shibor下跌37个基点,至4.145%,3个月及以上Shibor则小幅上涨。
1 S6 s& |. D% ]2 c# r$ Q$ A
* q/ D" E, F4 c0 p: O此外,周二银行间7天期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跌至6.4424%,前一交易日为8.9372%;14天逆回购加权利率跌至6.3534%,前一日为8.9504%。“市场上的资金明显比前两天多了很多,这应该不单是290亿元逆回购所能带来的效果,肯定是实际上的资金也充裕了。”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交易员颜岩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或许央行有别的操作,比如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F(常设借贷便利)等,但目前还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因为像SLO这种操作并不是完全透明的,并且一般事后才会公布。
9 \9 W0 i% J$ e6 W4 S9 K7 Z+ d u( Z
东莞银行金融分析师陈龙也认为,Shibor之所以大幅回落,并不是单纯因为央行实施了逆回购,而是因为财政存款已经开始集中投放,市场上明显感觉有财政的资金进来了。
% d% V+ ~0 ?! ]2 T5 x5 X
' v. c; x- M" V3 ~" Z5 g“很难具体说清是因为央行逆回购、SLO、还是财政存款投放的哪一个具体因素或者几个因素叠加导致的,但我个人觉得,逆回购的作用应该不大,更多是财政存款投放和央行SLO操作在起作用。”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记者表示,财政存款投放的时间窗口已经到了,一般来讲财政存款会在12月月初就开始陆续投放,但集中、大规模的投放是最后一周。. b9 `0 D R/ _/ e9 Q. q$ t
. E" Q) ?* n5 t' T- b此外,12月25日是存款机构补缴存款准备金的日子,不过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其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9 p" `. R- ]+ J) B U0 T9 t' \( X
( |. z( |+ i4 \
“如果是在市场利率较低时,补交存款准备金可能对市场会有些影响,但最近利率一直都挺高,所以应该不会对太大的影响。”刘东亮表示。1 G ?0 o3 }( A8 p3 a5 h
5 ~ N! [0 U2 @ a+ G
颜岩则表示,12月25日补缴存准金是以存款机构20日的存款资金计算的,有可能补缴也有可能返还一部分,对市场的影响不大。“补缴存款准备金还是会对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太大。”陈龙表示,市场基本可以平稳度过这个年末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对此,前述两位市场人士也表示认同。4 ]7 x( b1 F; E2 j
7 F& C* I" y, d4 i, F专家:降杠杆尚需更多措施
$ y" k i @" o& k0 P0 U. m) D6 v1 S& d# W) l
今年以来,短期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已出现两次,一次是在6月份,一次则是最近几天。
; r! F9 v7 R- \* K+ ]1 l
4 \, p& z9 T( ~! a7 I) x“这两次流动性紧张都是时点性的因素比较重,在年中、年末的时点上,银行都要考核、要冲存款。”刘东亮表示,但这次的情况要比6月好一些,因为金融机构对此有了一定的预期,心理承受能力更强。3 [1 {5 b+ Y) j! J3 u' p
0 `9 Y6 H: E j0 ]) g# ^刘东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层次的基础在于市场利率要往正常水平回归,而此前的利率是一直被压低的;市场上对资金的需求很大,这样资金价格理应是比较高的,利率出现回升很正常。% P. H9 g3 p5 y. [
y5 V$ Q- p0 d! L; X9 s
陈龙则认为,金融机构非标、同业资产和其他通道业务吸纳了太多资金,导致银行系统的资金大量减少,很多资金流入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信托等,资金的错配就会导致在关键时点出现资金紧张。* f% w2 W$ X. z; K6 H
5 A5 a8 ?7 F f' N# v# ?
刘东亮认为,如果资金供给持续偏紧,可能会给有真实资金需求的实体经济带来误伤,而那些有相关资源支持的行业和项目反而不会受到很明显的影响,但具体结果如何,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 h9 c6 d5 k
% i8 V3 m4 a9 F- P$ ? G$ t“流动性偏紧的环境,就是要让金融机构不再肆无忌惮地投资、套利,至少要把杠杆控制在比较稳定的水平。”陈龙认为,从6月份到现在,表面上看,金融机构并没有很明显的加杠杆,但实际上应该是通过非标以外的渠道加了。
; g4 \* c: A- ?
/ l1 }$ E) p7 N$ [- a0 _陈龙还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也不可能“顶风作案”,在资金很紧张的时候仍然加杠杆,因此长期的资金偏紧,对银行等机构的杠杆还是会有一些限制。/ U5 U v/ Y: \3 S8 f% I" M! r# s
$ H$ }& J9 N9 ?5 b, j- q. t
“解决短期的流动性问题,只能靠机构自己,就像央行在近期微博中表态的那样,银行要管理好自身的流动性。就长期而言,单靠利率杠杆的话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或许会需要一些行政手段来配合。”刘东亮总结认为。
6 e/ W7 G. }8 A) T# I' @& y# [5 L
* r8 [) A% r- T4 P* a- R0 b% P0 j(每日经济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