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 K9 \0 q+ j4 a
9 f2 V% @1 ^: G' P* n) M' K, y
在我们中国,你能养得好父母吗? * x" k4 t7 t2 ?. M9 T
) w: x. r8 {# y- e! @. k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缺口 D9 s# N$ } d/ v, L
我们无法抵挡变老这一自然规律带给我们的青春渐逝,唯一不同的只是上演的时间。瞻养老人不仅是社会,也同样是每个家庭要必须面对的生活命题。人口无节制的增长无情吞噬社会的根基,经过相对漫长的觉醒状态,国家从尝试到坚决,实施了拨慢人口钟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这辆曾呼啸而过的生命列车,经过与数千年生育意愿相违背的割裂阵痛后,终于慢了下来。另一方面,计划生育,促使大量“4-2-1”的家庭人口结构产生,中国已经有超过一亿人的中国独生子女大军,越来越多的家庭资源用于培养孩子,孩子的父母,父母的父母,争抢为孩子输送成长资源。# k% I4 H' r1 I! L0 l
然而,守恒总是在冥冥之中不动声色的发挥着作用。独生子女一茬茬长大,并成家立业,由于寿命延长,对他们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赡养义务,都要由第三代来承担。反哺的轮回,不再是两代人的生命体验,瞬间变成了三代人。
( a1 E( p0 B4 q# E+ L5 B因此,折射出社会动脉的屋檐就正在悄悄发生着宁静的变革。家庭洗牌所带来的“4-2-1”以及“8-4-2-1”,这种金字塔式的新型家庭结构,考验着倒金字塔结构中处于“2”位置的人们,他们面临着赡养老人的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多重困惑。当人们解决问题时,再标榜独立和自由,也会忍不住把眼光瞄向社会,看社会在为我们切身体会的问题开出了怎样的药方。
( l0 _6 t, [1 m _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为养老提供的第一道社会保障。
3 m& g0 A8 ~( V. u, ~1997年,我国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制度规定,职工的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企业和个人缴纳;另一部分是基础养老基金,为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20%,由企业依照个人工资总额的5%缴纳。
, c0 \7 |+ l' x, G$ l3 g f个人账户式养老保险金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养老压力,但由于实施时间比较晚,受困于历史欠账。实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前已经退休的员工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在职公职的个人,并未进行前期的缴费积累,缺失的这部分养老金不得不由社会和后来缴纳者承担,从而增加了养老保险制度的隐性负担。另外,一些企业由于效益差没有缴纳足够的养老保险基金,或为降低成本恶意拖欠,也会导致养老保险费的缺口越来越大。
3 @. X& H/ s- o% ~+ I6 d& e6 s" |从1998年起,国家建立养老保险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清偿历史债务,补助力度也在不断增大,从1998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873亿元,12年间共补助4483亿元,但这还远远不够,这个缺口高达上万亿。
3 E7 e1 Z( [% g; M7 X! z- ]. m* ~你养得好父母吗?" p7 F+ k j# B C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们国家实际上从1997年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以后,养老基金的收支就出现了缺口。% j p3 O/ `7 Y) P& o' K8 i
从老人的经济能力来看,大多数中国老人在进入老龄化时,自己本身的积蓄已所剩无几。为了培养子女,他们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和财力。即使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还心甘情愿延续自己的养育使命,为子女买房以及抚养下一代,甚至他们的经济主要来源于退休金和养老保险金,也同时称为子女成家立业的主要经济来源。父母自身没有积蓄,保障他们老年幸福的重担就顺理成章的落到子女身上。
9 e$ o9 \( W9 t0 e G6 M5 f2 i如果你是一个低收入者,没有攒下足够的养老钱,甚至由于原来单位效益不好或已经破产,连退休金也拿不到,他们的幸福系于你一身。而残酷的事实是,你还在穷则独善其身的生存阶段攀爬。你的收入不管是外人看起来还是自我感觉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要因为每个月厚厚的一叠账单而迅速被稀释。孩子的教育,高额的房价,人情往来,还有吃住行等哪一样不花钱!一项项的支付下来,剩下的钱已寥寥无几。某自己的幸福都勉强,在社会养老体系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又如何保证给自己的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 h" v1 _% u+ t P3 o2 I
赡养老人的经济支出主要表现在老人健康状态下降时,一旦父母生病,接踵而来的是一笔笔巨额支出,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一系列费用,搜刮着一个家庭并不殷实的家底。赡养父母的压力不但来自于经济,还来自于心理压力以及机会成本的损失。
8 K# v* @! e( E- I- B; H3 u4 @( a“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状态,让很多人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理在家庭上,影响其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缓和经济压力,子女也被迫于无奈从事更加繁忙的工作,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日益忽略,甚至出现空巢家庭,老年人憧憬的天伦之乐正在渐行渐远。
6 P! \0 f3 ]: h, _8 d. W- E“人人有份”人将是空想吗?
) {3 T& m) x0 j5 c' e“养儿防老”江河日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必须毫无争议的挺身而出。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离大多数人的幸福要求还差得很远。于对舆论津津乐道的福利国家,已经有不少人望穿秋水。势不可挡的经济增长势头以及强劲的理想主义思潮催生了福利国家的“理想国”,人们相信现代化可以创造出一个进步政府创造的高福利国家。的确,已经有不少国家已神奇的带领着它的子民进入高福利国家享清福——不管贫富贵贱,本国的公民都能一视同仁地得到国家的福利和照顾,包括教育费用,医疗,交通,住房和养老。
2 ]' p# S1 g3 _ W0 A可是在中国,人人有份的分配方式并不具备多少可行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基调决定了中国的国民收入不会很高。尽管GDP增长数字一年比一年让人眼花缭乱,但由于底子薄,想要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还真不容易,因为中国政府不能拿出足够多的钱来确保人人有份。养老保障制度起步晚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养老金还留了一个格外大的缺口,这将成为中国养老的一块心病。
8 S! t$ S8 ]- `" L' k从国家软性可持续发展里来看,如果中国过早实施大包大揽的高福利政策,同时人们的文化,修养与品行还远远没有达到在享受高福利时让然保持持续的创新力,则有可能形成养懒汉的制度,而这种制度是缺乏生命力和活性的,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L- h- o' |( B+ h9 D7 O# [( M
所以,仅靠孝道支撑起来的“养儿防老”传统难免由于子女实际经济实力备受考验而成为强弩之末。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大力于全民之福,却只能保证“凑合着过”,恩格尔系数会格外大。所以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为了避免老来遭遇银根紧缩的尴尬,就要学会未雨绸缪,早早备下养老钱。但对于相当大的一部人来说,他们担忧的是攒不下钱。开源开的少,节流节的少,两端同时发力,人们的钱袋子就变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9 F1 Z' l, n8 N
一个财富的悖论7 n) H, o7 x2 F7 M" K. [" V
不得不承认,一部分人早已富裕了,但还有一部分人依然绕不开“勤劳而不富有”或者“忙穷族”这样的财富悖论。总体上,中国的家底越来越殷实,但由于制度成本,机会成本以及权利寻租,个人勤劳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人的收入曲线并没有流畅上扬。9 R' R4 ?: j$ `9 R
节流方面,房价是家庭支出的重头戏,一套房子下来,可能就上演了一场砸锅卖铁的破釜沉舟戏。所有的积蓄被掏空,买了房子,还要还房贷,赡养老人,供养孩子上学,一笔笔账算下来,一年的收入所剩无几,根本无暇顾及养老储蓄。套用现代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养老储蓄在从火星向地球奔跑的路上,并不是见者有份。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经攒下了足够的养老金。# D* _- T4 g0 O
即使有一定的储蓄,最终受益者也不一定是自己。2007年,汇丰银行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一项名为“未来的退休生活”的年度调查。中国大陆的调查结果为:仅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退休生活做了充分准备,有32%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并没有对退休生活做出规划,为孩子进行储蓄的比例高达41%,而以退休帷幕的的储蓄比例仅为14%。2 v$ t% r r% Q+ w1 b
有些人即使辛辛苦苦攒下一大笔钱,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躺在银行里的钱可能会大幅缩水。有些人为了这笔钱列了一长串的养老计划,旅游,学习书法,甚至做公益事业,到头来,你会有些恐慌的发现,这些钱根本不能满足你的养老需求。% `/ l8 j o. ~/ W
老来的残酷,或许比青春的残酷更令人不安,岁月已剥夺了你承担残酷的精力,财力和时间,而养老保障正在从火星往地球的的路上摇摇晃晃的奔跑着,更或许它连个影子都没有……
$ [& o$ E0 ^# w% d1 N0 m8 C; c, _4 D- O) ~) \" M2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