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6-4-20 13:28 |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本帖最后由 下沙论坛 于 2011-1-10 11:03 编辑
) {1 ~5 N; f; b5 S6 b8 p" l7 m4 B7 u- P; ]
买,或者不买房,房子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急,或者不着急,房价就在那里,时缓时急。! l* A' b9 C' k7 T( z2 u
你拼,或者不打拼,青春就在那里,有晴有雨;你啃,或者不啃老,父母就在那里,日渐老去。
% X" P$ V! e2 J9 Y# a+ c, } X6 L. ]* | 人生如梦,房子神马,都是浮云。百年过后,能否豪言:也曾奋斗,也留痕迹?
) `- u8 ^0 F( h& X0 ?. v 房价上涨 他们为何淡定
, F$ N' M7 y- z0 v- E3 k 本版制图:蔡华伟5 q8 y' ^7 w1 ?+ k* v2 x
. N3 A ]! M2 o
0 i( O, G$ u4 c6 V, r k' p) h! |6 n9 E X3 O3 h
陆清云,80后,和老公一起,租房过日子,到处去旅行。没车,没房,没钻戒,她却很幸福。* o9 B! F3 I6 n7 A
0 X7 C5 ]4 r. n4 ?: z2 @- B王浩,70后,在上海的河南人。坚持不啃老,省吃俭用,攒够首付,买了套92平方米的房子。
6 T, l0 w6 j$ K& F; s: X$ A; v
7 v. E+ D5 b, g5 u1 R1 H李勇,80后,在北京的山东人。坚持先创业,然后再买房,经了风雨,成了事业,买了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 z% t0 c9 T4 \
& _# k: f1 B0 p. R0 A/ q6 E房价走势
8 E2 E: b! j& s9 z) ?6 o
" @8 m' @; |' O2 y4 I9 R, Q* x3 z+ K" S% A
商品房及保障房开工数据% h4 {2 _4 s9 L: y2 s/ Q) Z
8 S9 n @( M0 E8 G0 @) C# `
) A# m3 e$ R0 X) E! }$ B 80后小夫妻——胡育鹏、陆清云
7 g+ t$ ]- e+ F& r N: e: U: c 别把人生困在一所房子里
; F0 i$ s8 `9 ?5 @6 S5 d 本报记者 李智勇
" W! _5 }% H/ j5 }0 D 陆清云和胡育鹏生活在广州。小陆在一家著名的视频网站工作,小胡则做汽车销售。他们不是本地人,对这座城市,虽说不上处处满意,却有一处觉得舒心:住得挺好。
; k8 l1 S2 I( P7 W “我们住天河城,市中心地段,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面积75平方米,两室一厅,厅还挺大。离我们俩单位都近,去上班,哼着歌、散着步,10分钟准到。超满意!”$ l2 ~) u/ r7 Q, w# D% r$ U
这“超满意”的房子是租的。尽管月收入两三万,但这对80后小夫妻的信条却是:不买房。' [# h' j+ X: ~$ f- s& M* k5 V
“我们认真讨论过这件事。”陆清云,这位2008年毕业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说,“结论是:租房比买房更符合经济理性。”
- X/ O2 @3 K1 R: L' m+ i7 s3 _ 胡育鹏的阐释更形象:房子不是人生的保险箱。“谁能保证房价永远涨?高位买了房,跌了怎么办?看看美国、日本,不是没先例。如果有200万,可以考虑买;可我们没有,贷款买房,必须透支自己的发展前景,机会成本太高了!”& i* J( t5 \* ]5 s K* u6 k
小陆则算了一笔细账:假如选择买房,首先就得“啃老”。双方父母都生活在二、三线城市,毕生积蓄加一块儿不过三四十万。这一啃,立马啃个精光;然后,小夫妻这几年的积蓄,也得全拿出来;最后,每月的月供,就得把两人牢牢按住,如五行山下的孙猴子,再也动弹不得。
% l, K3 L$ z6 J/ ~ “竭两代六口之力,舍夫妻事业空间,只换一堆砖头,而且未必增值,您说划算吗?”胡育鹏发问。
: m$ W9 \. j) ]9 z x2 ~ “人的增值重要,还是房子增值重要?”陆清云补充。0 [. d. G9 l$ f" O/ @9 k
显然,他们选择了前者。2009年,他们各自换了工作,从北京转战广州,薪水翻了一倍多。4 `4 n6 Y& @: e; w* t
有人说,自己的房子,住着才有家的感觉。
7 ?0 s0 r, s- b$ B7 l “我就不赞同这个说法。非得天天看一遍房产证,才能确认:噢,这是我家?”小胡说。
. y1 C; \9 d V “有爱人,有书,养些植物,挂上朋友赠的书法,简单家具简单生活,这就是家。”小陆说。 w& b+ Z9 c3 ?' L" D6 b
“郊区买房、每天赶路、累个半死,跟我们身居繁华、来去轻松、面积适宜比,哪个生活品质高?”6 k! o5 R# f1 m2 w
两人都认为:千万别把人生困在一所房子里。; v' A1 r* _- X+ Y4 M# I! ?, K5 ]
“身边传来谁谁的房子又涨了的消息,我们从不眼红。他们的增长也只是数字,生活质量没有变化。我们追求的是充满未知的生活。我们有周游世界的梦想。20年后一回头,即便没赚到房子,但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那也没有遗憾。”+ v6 Q U9 n2 K& i: G: x1 I3 X" u
一年里,由于生活负担小,他们去了成都、青岛、肇庆、珠海、香港、九寨沟旅游。明年计划去黄山和日本。“家长觉得我们去趟九寨沟花一两万太浪费,我说,嗨,不就是一平方米的房子吗?用别人的一平方米换我们的开心,这多划算!”小陆笑着说。
" Z2 |' O8 R5 z F+ [ 陆清云闲下来,最爱的是旅游、读书、上网看视频。“我看过比尔·盖茨一个演讲,他自问:40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我应该做点什么?40年后,他已经死了,可他没有拘泥于小我。我不羡慕他有钱,而羡慕他的这种大境界。我们要有精神追求,不要有意无意夸大生活压力,做它的奴仆,让它占据自我。”
' a% o9 U# s; T+ z& z 2009年8月7日,他们结婚。没有大摆宴席,没有买钻戒,没有车,也没有房,“裸婚”的他们,有的是乐观和希望。
8 ^- i8 Z3 T0 B. S 他们选择简单而洒脱的生活。7 ]& J' {0 f& c( i
7 l2 m, ]) r1 n5 T* V 上海工薪族——王浩
/ l1 {) O' t: O9 ]) r L 父母,不是用来“啃”的
! u6 U) E4 Q0 a$ e 本报记者 孙小静
: r# C n9 p( I+ t8 `2 P# B7 g “我在上海买房子,没向父母要过一分钱。”王浩很自豪。. c% \% P% b' N+ v0 H0 M4 A/ S
王浩,70后,河南人,工薪族。2002年,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在上海一家通讯公司从事程序开发。一起到上海的,还有他女朋友。当年底,两人就结婚了。3 Y. A4 H1 V* d" J
上海成家,举目无亲,没有住处,买套房吧。当时上海房价不高,每平方米也就3000元左右,可两口子刚工作,根本没钱买。! R. f( I% t% K7 W& _3 L
“我是农民的儿子,还有个妹妹。因为家里困难,妹妹只念到初中毕业,就直接工作了。父母支持我继续读书,我已经非常感激了。自从工作以后,从来没想过再花他们的血汗钱。父母不是用来‘啃’的!”# A6 j# C& ?; I% O- x
王浩的夫人,是他大学同学,湖北襄阳人。“她们家虽然在城里,但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供一个大学生也不容易了。”) \4 q5 X1 Z5 `6 n" E) x m
买不起房,两人就在女方单位附近租了一套小房子。30平方米的一室户,租金每月1200元。“房子不大,却很温馨,因为我们在一起。”王浩说。
" z9 B. L/ @* K% P- T 2004年初,夫人怀孕了。这下,王浩真正动起了买房的念头,孩子总得有自己的家吧!从此,他开始四处看房子。
) m) n1 Q/ L" I- P 说起那段日子,王浩至今仍十分感慨。从3月到6月,不知走了多少路、看了多少房,自己都记不清了,“几乎每天都会抽时间去看,周末更是如此。”然而,没有结果,不是太贵,就是太偏,或者户型不好。' E, h3 F( i" f# m
一直到8月,有一次逛超市,门口有人发广告,说有个楼盘9月份开盘。虽然是中环外面,但离太太的单位不太远,就去看了看。两房两厅,92平方米,房价近80万,首付三成,咬咬牙还能承受。两口子一商议,就下定决心买了。" w0 K/ l. ^ }$ {
首付大约24万元,加上契税等差不多要27万了。两人的存款加起来,20万元都不到。幸亏女方单位有房贴,他们申请预支了10万元。就这样,把首付款付了。
6 i$ w C/ b% B u2 U 王浩是个敬业的职工,做事认真、细心、踏实,职位逐步上升,薪水也随之增加。去年,王浩还把房贷提前还清了。
- N. r J G# `; B 一路走来,对于妻子,王浩常怀感恩之心:“没有她的支持,我会非常艰难。因为她和我一起打拼,我们才有今天。”
$ U% p. @" f8 w; t( G: Q& z: m/ R4 q' l- i
北京创业者——李勇; L9 O8 K5 b8 Q$ f& J! [
有事业,一切都会有的
5 R) N1 A J3 D6 w' P+ ^. s, w 本报记者 姜赟& t" p' j3 f/ V
“买套房子,升值再抛,虽然可以挣钱,毕竟不是事业,对个人成长的帮助也有限。”关于房子,李勇态度鲜明。* ^3 B/ o V- q* A, u- E
李勇,80后,山东人,创业者。2003年,清华毕业,留在北京。2005年,自主创业。8 C3 F" ^2 d& b" D G. z0 @
“我认为创业比较适合我。”当时,他与朋友拿到一笔风险投资,一起创办了一家网络公司。“我只给自己发3000元的月薪,其他的钱全部投进公司。那时,根本不会想买房。我始终认为,精力有限,财力有限,应该投在事业上。至于房子,早晚会有的。”7 T+ _6 v/ \/ k0 G* G
人总要有栖身之所。既然不买房,那就租房住。租房的日子里,李勇两年搬了4次家。第一次由于想换个大点的房子租,第二次是因为房东不想租了,第三、四次是办公室换了地方,想离办公室近一点。
5 V8 j: H0 \' W' a! _9 h' H 创业者要付出的,远不止搬家的折腾。网络公司磕磕绊绊,很快就亏损关闭了。李勇却奋斗不止,他重整旗鼓,很快又办了一家服装公司,专营西服定制。这一次,老天也似乎格外眷顾他,业务风生水起,公司开始赢利。
. g- g9 j9 Y1 F% P2 q2 B 2007年底,公司运营稳定,手上也有钱了,李勇在北京五环以外买了套房子。“我买房子,没有‘啃’老。父母的钱,每一分都是辛苦攒下的,咱不能动!”" c0 J ^. h: D
为什么不在更好的地段买房呢?他说,买房只是为了住,如果投入过多,就会影响事业。
* c5 w8 I% o3 m* S9 u+ g/ V6 _ 公司做起来后,李勇趁热打铁,投资了一家下游工厂。然而世事变幻莫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李勇受到冲击很大。 J h- F. _: h; z- C
“一下子就陷入困境了,员工工资发不出,只好到处筹钱。我把车都卖了,差点就卖房了。”李勇说。
1 h0 p( H. j8 ]! C 还好,危机总会过去,他也挺过来了。如今,李勇又开始在商业版图上开疆扩土——创办了一家内衣B2C公司。
/ g, g+ b3 A* T4 w, H 对于当下年轻人急迫买房的心态,李勇也很理解,“每个人都有现实问题,最后看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 o) w e/ c+ O0 O$ K' A# f 只是,他有一句忠告:“男人立身于世,最终要靠事业。并且,有事业,一切都会有的。对此,我坚信不疑。”
9 H; l( M9 H, { L1 s) [% j \6 ^0 X% {8 M. c
人的发展更重要(民生观)
/ T1 m3 @ M* S U$ E- _ 闻悟1 c6 w/ Q" @7 d. r' h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接着又一个选择。
# k9 F3 Q& \) R; q! d5 T 先长本事还是先买房子?靠啃老还是靠自己?租房还是买房?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时候,这些选择难题,让许多年轻人纠结。
0 D0 j6 K; O; Y4 F% s" D 也有并不纠结的。王浩“熬”出了房子、李勇“创”出了房子、陆清云“租”出了快乐。三个人的城市各不相同,三个人的故事各有千秋,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不啃老,靠自己,靠奋斗。& W, U/ {+ Q' s/ L6 D, H
这样的选择值得尊敬。6 V3 f+ M- a: K; v8 q
人生比的是成长速度,而非起点高度。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一旦超前消费、过早买房,背上了房贷压力,就会影响培训进修等人力资本的投入,职业规划也可能因此改变。许多人在背上房子的“重壳”后,或许要因此放弃一些重要的发展机会,甚至影响个人成长和人生轨迹。: ` j7 I% L+ ^2 M
看国内,坚持不啃老、坚持奋斗、先立业再买房者,大有人在;看国外,首次买房的平均年龄,法国为37岁,日本、德国为42岁,美国人也在30岁以上。而据统计,2010年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中国的年轻人是否急了点?( I4 L8 Q, [2 ?" i( t' j$ m- ?
人生要向上,不只比财富,也比对社会的价值。房子的财富效应短期内被放大,松懈了大家的风险意识,也改变了人们评价标准里的要素结构。年轻人超前买房,就好比跑得正欢的兔子,背上了厚重的龟壳,变得乌龟般步履蹒跚。而兔子该展示的,终该是奔跑速度,并非龟壳大小。6 N8 O' ?; F1 G* F1 q
人生不全比成就,还比生活、比幸福。莫泊桑《项链》里的骆塞尔太太,为了一条满足虚荣的假项链,放弃小康生活和10年的青春。同样的道理,不顾实力,超前买房,只会逼自己成“房奴”。而牺牲生活质量、降低幸福指数的结果,到头来会不无荒凉地发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房子只是一堆砖头。) H+ d+ c: C$ F' ^9 |4 B/ |( d
因此,对那些积蓄尚不够、工作不稳定、收入变动大的年轻人来说,“先租后买、先小后大”,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N; u, r2 `: S, H+ A/ Y+ |
革故鼎新,理念先行。我们需要健康的住房消费理念,缓解当前购房压力年轻化、购房需求提前释放的惯性。
- {( `- \7 c* G8 J 好的消费理念,也需要好的消费环境。一方面,房价不能疯涨,房价预期要稳;另一方面,租赁市场不能乱,租房住着要踏实。加大供应、稳定房价、规范市场,政府还要更加给力。
0 d, ~) [" X% H1 l8 t0 a0 [ 对年轻人来说,不妨多些耐心,多看长远。房子固然重要,人的发展才是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