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2006年,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闹得轰轰烈烈——近300人集资,委托房产公司拍下温州龙湾的一块土地,计划实现“自己买地、请人造、自己住”的美好愿望。 然而因为各种原因,去年1月该项目才开工,开工后也几度停顿,并不顺利。昨天,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又重新艰难开工。7 o( h( z) H2 d" A. n8 Q
更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项目的近300名合作会员已无奈变成了“开发商”,项目本身也已“转型”为商品房开发模式。: v, ~# y; k# Q; P4 ?4 d
有业内人士称:事实上,此次“个人集资建房”的破冰之举,已经宣告失败。
]4 W# L. f, ^2 Z' }# q' b8 }. L7 Y
破冰项目“难产”,4年后还在打桩
& F2 @6 u6 P/ r. I/ T2 }4 w8 m0 g# ?& s 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项目就在温州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村三产安置地块。计划中,这里将建7幢商住一体的住宅,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共有房子256套。8 g2 t" p/ S: t7 }$ W8 m9 m
“理想佳苑”作为未来住宅区的名字,是温州个人集资建房方的会员们取的。地块是温州个人集资建房方委托开发商于2006年11月15日以1.0458亿元的价格拍得的。这被视为国内集资建房的破冰之举。
8 b u, p+ _- n$ L8 W5 U8 D 不过,一直到了2009年1月,该项目才开工,而且只打了19个试桩就停掉了。 x* A" i/ c( n* I
昨天下午,记者看到,工地又开始动工了,四五台打桩机在同时作业。 \ F" k- S9 \% M, }
工地的围墙上写着“温州理想佳苑商住楼工程”等字样,建设单位为瑞安市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9 q( v; q* ~( b: B# { 该工程监理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该工程重新开始打桩已有40多天。; b- Y/ _; \* l, S
( c l5 `5 B% ^ 项目“特殊”,多单位派专人常驻工地: W5 E1 L0 B: `0 n4 D0 Z4 B
记者在施工现场还看到,工地的移动板房里,除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办公室外,还有房开公司和市场营销协会的办公室,且每个单位均派出了专人常驻。( C; T3 d) W# X9 F% l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现场看着,还不是因为这个项目特殊。”温州市场营销协会在现场负责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他到工地已有40多天,主要负责和房开、施工单位、会员的沟通。
" P! V$ t, \+ b 正元房开董事长林行勤说,去年工程开工后又停下,是因为委托方对施工单位的工程核算价格方面存在异议。
6 a8 K- Q) w# A' t1 W F" e& x# Q
合作会员,已变成“开发商”的投资股东) G" B0 L# @: z7 E
事实上,除了工程核算等问题,工程也已经推迟了至少2年多。9 ^: j* k8 P/ q: ]2 l4 J/ z
对此,该项目的牵头人、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说,当年他们预计在拿地5个月后就有望动工,谁知道一拖就拖了那么久。
W% A* v+ r8 F: D x, w 他告诉记者:“因为个人集资建房在国内尚无先例,政策原因导致该地块未能及时立项,不能拿到开工所需的各种手续。而现在,我们只能按照商品房开发模式走。不过还是我们委托房开代建的,代建是合理合法的。”
0 T- k" p3 X3 H# g6 k* {& z 据知情人透露,该项目最终得到立项批复,并办理各种手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该项目去掉了“个人集资建房”的名义,转而按商品房开发模式进行。
' D' H% f4 V3 f7 G1 U; L 对于这种说法,记者从林行勤处得到印证。林行勤说,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这个项目按商品房开发模式进行,房子向社会公开销售,256名会员成为项目公司——瑞安市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温州第一项目部的投资股东。' y$ o9 D# D0 E j/ d8 `& c, q1 k
+ S5 e. R o, V' _ 如要公开销售,当初参与者未必人人能拿到房& z* P+ D* Z; g3 W3 n# o) a
“个人集资建房”悄然转型,引起的波动不小。
% U( Z) J. o! x+ Y4 A+ \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个人集资建房变成商品房开发模式,256名会员就由消费者变成开发商。姑且不论成本,最明显的变化是,商品房要向社会公开销售,这意味着会员不一定能拿到“自己”的房子。
# U( }+ |/ p6 @; ~( v; S. u$ {- l+ V 对于这个问题,赵智强承认是他目前遇到的最大困扰。“要是只能网上销售,会员到时候可能还是要按正常的市场程序排号选房。当然,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比较附近的楼市价格,能拿到房的还是划算的。”
6 W( U2 Z3 d. l. q2 J 据了解,该地块附近的房价,从两三年前的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已升至现在的每平方米3万元左右。
4 n$ W* p E) }8 k& }" {4 s7 g 温州市房管局负责人说,这是一个普通的商品房开发项目,每个环节都是按照正常的房地产开发程序进行的,作为商品房开发项目,其房源必将纳入市场销售体系。6 @& ?* a$ z. z. J
有业内人士认为:会员由消费者变为开发商,且不能保证能买到自己出钱造的商品房,其实已偏离了“自己买地、请人造、自己住”的初衷,在现有法规、政策框架内,个人集资建房并不可行。1 I) c' ^! y& ~0 t
2005年2月28日,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向市政府办公室提交一份报告,表示该协会愿意牵头招纳一批“大专以上学历、在温州工作2年以上、拥有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营销、管理人才或具有相当职称的技术人才”,开展个人合作建房。+ M3 X% x& x& U! M- _" }) g
消息一公布,就得到120余人响应,最后近300人报名参加。同年4月14日,温州个人集资建房联盟筹备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个人集资建房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 T& I& o. Q4 G t, C 2006年11月15日,温州个人集资建房方委托开发商以1.0458亿元的价格,拍得龙湾区蒲州街道上江路的江前村三产安置地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