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0-5-6 08:48 |
---|
签到天数: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p align="center"><img height="779" alt="" width="550" border="0" src="http://www.zjol.com.cn/pic/0/02/95/14/2951461_780458.jpg" /></p><br />
! B( X4 Q( {" V! c& `# \, N$ {& M/ ~7 A( i" L. j' M# C& U0 ~( r
5 T5 b' l( u& X/ Q6 ^" E
8 X( Y2 e2 S. v) a/ x) ]<p>
4 Q4 v/ E+ Q& e, ~5 G
3 b: ~7 H2 s- H$ @) N& O1 ^0 A @7 s+ [: `" Q' E7 g w' ?
9 n. k9 m/ R* U4 r: i# y5月楼市成交火爆,很多人惊呼抢房现象又重演。伴随着火爆而来的是退房“大单”频现。记者发现,杭州透明售房网上最近突然接连出现6笔“大单”,只是“大单”出现的地方不是成交记录,而是解除合同记录。</p><br />
8 N( R' _; ^4 q2 a7 c8 {( t3 g- O3 Z7 }4 T# j5 u
& C0 G3 S0 N; w2 o) |
/ Y/ a& h9 \* u" `* I6 D+ E6 _, C6 @<p> <strong>6笔退房大单涉及金额1.17亿元</strong></p><br />
6 j+ v6 J6 S2 y( U: B+ L8 g) M$ u0 k& O
4 G* D9 H a) s
$ V: @9 t- Z9 E& ?+ T6 n
<p> 最早两笔出现在5月5日和5月8日,涉及城西同一个楼盘。5月5日,原购买人王某退房4套,涉及面积1153.05平方米,金额约3300多万元。5月8日,原购买人徐某退房4套,涉及面积1273.52平方米,金额约3700多万元。这两笔大单,总共涉及金额在7000万元左右。</p><br />0 u L* S! d& J: J
$ D4 ?; G& l& s4 N! P
P' q m9 d& }
0 Y6 ]6 Y0 D( T* c/ Q<p> 第三笔大单也出现在5月5日。杭州瑞丰格林苑5号楼同一天出现退房14套,涉及面积1126.53平方米,金额约1900多万元,原购买人为杭州瑞丰格林酒店有限公司。</p><br />) p* i" t# n4 T: y# \# }
: d) B0 \, ^& U
5 C0 E. {) y% M8 F* C. L2 m! j. k2 e5 @0 |0 @" m3 k% @
<p> 第四笔大单出现在5月7日和5月15日,杭州钱江商务中心退房11套,涉及面积768.98平方米,金额约870多万元。所退11套房均位于同一层,原购买人均为孙某。</p><br />
, V/ |1 @) z3 _+ g0 }% k& b7 N4 x8 B( R" A! |/ q7 U
; N. V, x& N2 s! o9 {/ [7 b7 X
/ T- H4 {( O0 b1 B" z<p> 第五笔大单出现在5月20日。城西楼盘香墅同一天退房5套,涉及面积327.31平方米,金额约1000万元,原购买人为杭州润安投资有限公司。</p><br />
$ m4 F9 R% N* u* d( q6 a% U5 R* n- Z5 {: I$ \4 f" s- c
! Z( ?4 P; N- L4 J+ L9 A* |) @; w3 y+ }+ c/ a. a( i u( _1 f! `
<p> 第六笔大单出现在5月26日。城北一楼盘退房6套(商铺),涉及面积543.82平方米,金额约900多万元,原购买人为浙江广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p><br />
: O& ~! F8 |' Q9 _0 m; I& e8 w; |# O, u8 R8 l2 A
5 n T4 Z% l g" E" X/ }- g
$ c$ J% i" `, r5 v5 ?6 H" R2 o, q<p> 截止到5月27日,杭州透明售房网上显示,5月份已有113套解除合同记录,是今年以来最多的一个月,而这六笔大单在其中尤为显眼。</p><br />: c- G5 Y( J' d3 t
: H1 T, s# |2 [6 O1 ]
/ d$ j# n- U: H n1 l' } `5 ]. ~. @
<p> <strong>原购房人竟为投资方</strong></p><br />1 P0 c6 i4 R* ^4 e
' E) z3 v9 g- Q: J3 O, s) n
* E5 U4 M: r9 D+ X# Z' e" N. P! x& s9 Y# {# F% e4 Z
<p> 这些“大单”引人注意不单是因为退房数量多、涉及金额高,而且有的楼盘,其原购买人和楼盘开发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br />
7 X; ]; O% D, k, A5 u
6 r; M. h" ^" {5 j7 A
9 C6 _( n |& K2 W2 N
! ~$ O+ { r" _* I0 }! G<p> 先说香墅,其开发商为杭州富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香墅的楼盘介绍中有这么一段话:“杭州富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由浙江富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瑞立房地产集团和杭州润安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很明显,杭州润安投资有限公司是该楼盘的投资方之一,而香墅5月20日的5套退房原购买人均为杭州润安投资有限公司。</p><br />4 @4 b7 E+ w( q8 v5 P
* ^' W. A# M% I: Y2 [+ N0 ~7 z0 z; ^4 `) @9 W( e" ?# d
* M" o; c' U4 ~7 o% y: B5 J<p> 从杭州透明售房网上看,同一天解除合同的这5套住宅均位于6号楼,其中4套上下左右相邻,单套建筑面积从30~90平方米不等。记者随即致电香墅销售部。“一期没有房子了,一套都没有了。”售楼小姐表示一期房源早已售罄,要买得等二期开盘。“透明售房网上看到你们一期有好几套小户型退房了,这么快已经卖掉了?”“我们是几套小户型拼成一套大户型卖的,那套房子已经有客户看好了,今天就要来签约了。”“确定是6号楼吗?”“是的。”售楼小姐挂断了电话。</p><br />) f" T/ o {+ y a% ]2 E0 m
g! m- g2 s8 T6 q% _3 ^6 h' u. ^+ T, H: i7 A# G
7 @) `6 a$ Z" A* D$ M( J
<p> 杭州透明售房网上看,香墅一期的销售率高达90%,而在5月20日这5套退房产生之前,它的销售率是100%。</p><br />3 d' O3 l. B" I8 {
; K, Y7 g: g* Z: w. N3 _8 y8 |6 L4 E9 R, ?1 ~/ Y
; {4 _$ z/ U. A T8 \% s6 B
<p> 2008年年底该楼盘一开盘,起价760万元/套,均价约1200万元/套,如此高价却在当时非常低迷的楼市里卖了个开门红,成为今年1月成交量排名前十楼盘之一。当时市场将它的热销归结于挖掘了数量众多的外地客户。</p><br />
" J+ Q, g5 |& U4 n& j
/ x) m3 f# \6 z( }( F/ J
: X$ _* O4 E9 |) _1 Y1 k6 p2 l+ n M; l3 l. l F. O' b( |* p2 q" \) ?: z
<p> 瑞丰格林苑5号楼所退房屋的原购买人为杭州瑞丰格林酒店有限公司,而瑞丰格林苑5号楼实际上2006年10月已经作为“最佳西方精品杭州瑞丰格琳酒店”开门营业,杭州瑞丰格林酒店有限公司是酒店的经营方。</p><br />) Y/ m- c" D; _% q
! F4 ?( }* z) K1 \ N' U, d6 x- g4 v4 y- b6 Z
9 e' d0 j, `- t: j* c2 }<p> 至于城北楼盘,在广源建设集团的2008年企业内刊上分明写着“×××项目是我司与××集团合作开发的第一个项目……”看来,这又是一起开发建设方“自产自销”的案例。据该开发商解释,这6套商铺当时是作为分红卖给广源建设的。</p><br />
+ L. y$ M6 Z5 [0 L
3 [. P; r$ \. X- [0 i5 p4 w% }, W3 Z$ _7 q
2 B' i% e& s4 d, o! D
<p> 杭州钱江商务中心在透明售房网上的已售才134套,退房11套,已占了8%,而这整个楼盘开盘一年的销售率也才30%左右。5月26日,透明售房网上显示,11套退房中有3套已成交。</p><br />
* f9 Q+ }$ V$ o5 p, y) {$ U
2 v6 H2 O) M$ m, z+ @! }
8 g& }: [* \, e
; ~& c" B, `" z! S$ J<p> <strong>要防资金紧张催生虚假交易</strong></p><br />1 Q+ Q" m& S: H& G7 Q/ H/ R
/ a0 d9 A- J7 M+ @1 j' {' L9 r9 a% }
B+ l, {$ J6 Q
7 w. z& Q9 W. ?/ [. d<p> 现在想来,香墅当时的热销似乎并不那么简单。投资方成为购买人之一,虽然不违法,但背后原因令人猜疑。</p><br />& Z0 Y1 x6 P% h# P$ t
* f+ Q8 p2 F) v, q
7 C5 w% Q0 G8 C+ F' @* N9 r" R) F3 P$ S# z5 E, W$ t
<p> 记者联系了香墅开发商,相关人士解释说,原购买人是今年1月签的合同,因打算购买二期而退掉一期的房子。</p><br />
; _5 s" K8 I/ C5 W$ G+ A2 S% r! U; {- \! y8 e% K( r2 z' S: ]* d
0 X) I+ |$ ~& d4 F
1 R7 ^4 u9 R4 I! {3 W! T
<p> 但业内并不这么看。“这可能是开发商左手倒右手。”采访中,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该楼盘当时实际销售情况并没有那么火爆,这么做有可能是迫于资金压力,“再怎么样,拿房子去做抵押总比通过其他途径贷到款要方便。”</p><br />
" l/ N6 k2 o' ?$ g/ V3 S- x3 l: E
% j5 Q4 c2 K& t0 ]0 J8 e
: f" b4 k6 U* Y: E' G9 y0 w8 H<p> 这些退掉的房源现在刚刚过了三天公示期,马上就有购房者接手。“这段时间市场好了,如果有购房者看中开发商手里的这批‘自产自销’的房子,他们就会解除合同再销售,近期同个楼盘出现多套退房几乎都是这种情况。”这位知情人说。</p><br />
+ w! O& l* F% A- x! Q# s3 Q! i4 B2 m6 I
* G: J m( d7 o r5 n
' O$ I! N+ \! s; \0 j% M# d& O<p> “最近退房量确实在增加,而且不乏同一个楼盘集中退房的情况。”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直言,这波小阳春里涌现出来的“退房潮”应该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同一人买、退多套房屋的情况,这类交易很多时候是开发商在资金紧张的时候以房屋为抵押品向个人融资的一种方式,只是虚假繁荣,会造成更大的楼市泡沫。”</p><br />
, ^* {9 t7 n% k8 ~7 c L, E. K; U4 F" ^5 u+ { `' C
9 i+ q9 p! G7 w) j8 ~% y& Z
* S% i! j Z0 v5 u8 Q# z' m7 I<p align="center"><img height="798" alt="" width="550" border="0" src="http://www.zjol.com.cn/pic/0/02/95/14/2951462_104411.jpg" /> </p><br />. S8 I' q- W3 Y( a& i
& o; ~; O' l7 d* b6 U0 F
4 ^" |" u* ~# p/ c! F. ~* b; t
( ~5 f& |9 K L( a! R1 C& @屠春 董旭明 林云龙 摄 p8 k! e3 j, d
3 q2 ^! h7 [4 a. l<p> 相关房产管理部门表示,他们已注意到这一现象,但从交易手续看,却没有明显的违规。如何监管这一行为成为楼市难题。</p><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