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 发表于 2016-7-18 08:58:02

“桐韵、桐学、桐梦”,我们在前进——记浙商大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桐庐系列活动


新建村合影(李昌鹤摄)

2016年7月4日至6日,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组织学生赶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城南街道,开展了以“桐韵·桐学·桐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支由学院学生会、团委、青志以及科创中心总计十二位同学组成的队伍,团委陈雯老师负责带队。4日上午,实践队一行十三人,携带器材与物资,乘车来到了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地——桐庐县城南街道。城南街道办事处的郑琦书记热情接待了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并就此次实践活动的相关细节再次与陈雯老师进行了具体的沟通与对接。

实地参观享桐韵

短暂休息过后,实践队成员在街道办事处王老师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桐庐县城南街道的新建村村委会,幼儿园,文化大礼堂以及上杭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场所。在实地参观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新建村近几十年来的建设历史。同时,在村委会书记的介绍下,我们得知,村委经常会在文化大礼堂里为村民组织一些文艺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大礼堂三楼的图书阅览室中,除陈列的许多图书外,我们还见到了由当地村民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这一切都让实践队的成员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

人文课堂传桐学

5日上午八点半,实践队在新建村幼儿园里正式开展了此次人文小课堂的第一次教学活动。在新建村委的组织下,参加此次活动的小朋友一共有25位。他们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实践队的丁秀卓同学为小朋友们带来的授课内容是介绍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人物。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现场师生不断互动,气氛活跃。课后,小朋友们还积极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即在剪好的扇面上画上这些古代著名的治水人物。在实践队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小朋友们顺利完成了作业,对这些治水人物的事迹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上杭社区小学堂(胡晨曦摄)

下午,在总结上午教学活动的经验之后,实践队成员又在上杭社区举办了另一场人文小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次,担任讲师的是周佳颖同学。她在向小朋友们介绍治水人物的基础上,还结合了当前“五水共治”的一些内容。小朋友们也就如何治污水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提出了许多可爱的意见,如利用鱼类来治污水等。在接下来的手工制作环节中,小朋友们在实践队队员的协助之下,用彩纸剪出了他们脑海中的河流样貌。一些小朋友还因表现突出收到了来自我们实践队特别准备的小礼物。一天的教学活动到此就结束了。实践队成员用自己付出的努力,换得了小朋友们开心的笑颜。但通过与当地小朋友们的接触与交谈,我们同时了解到,他们的父母白天都在忙工作,暑期没有多少时间能陪伴在他们身边。他们也没有很多机会参加这样的课外活动。社区的工作人员也从丰富孩子假期生活的角度出发,表示很希望我们大学生能经常组织开展一些类似的人文小课堂活动,帮助这些孩子获得充实的假期生活。

传幼育人话桐梦
城南街道郑琦书记(胡晨曦摄)

活动前,陈雯老师向郑琦书记介绍了我们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即为利用人文学院学生的专业优势,借助人文小学堂的讲课模式,将国学文化与桐庐当地的剪纸文化相结合,为当地留守的儿童呈现内涵丰富的假期生活。在桐庐开展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实践队成员不仅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学到了桐庐的文化,而且还运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情怀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传播给当地的小朋友。同时,在将国学文化传承给小朋友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自己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学一做”的精神号召,以自己的知识素养,实际行动在桐庐实现孩子们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由此,人文学院的学子更应该从自身特点出发,学习知识文化,学习理论精神,全身心投入暑期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优良面貌。
文/徐楠楠图/李昌鹤、胡晨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桐韵、桐学、桐梦”,我们在前进——记浙商大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桐庐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