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大学生夜市给城管出难题 将被打造成创意集市
浙江在线01月07日讯 傍晚五六点左右,下沙学林街,位于浙江理工大学生活一区、二区间的街道一侧,逐渐热闹了起来。不时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来到这里,在人行道上就地铺开塑料纸,掏出各式各样的小商品摆放整齐,小摊就此开张了。约摸7点左右,夜市已经很热闹了。从最初有人到这里摆摊,至今已有好几个月了。学林街的夜市引起了学校和管理部门的注意,在经过调查后,管理部门初步决定将这个夜市管起来,并将它建成下沙大学生们的创意集市。
http://www.zjol.com.cn/pic/0/02/08/12/2081292_843713.jpg
大学生夜市流行同学档情侣档
学林街上,摆摊的都是周边学校的大学生,有的来自学林街附近的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有的来自稍远的浙江工商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据记者观察,几乎没有一个摊主是形单影只的,他们大多结伴而来,三五成群,一边吆喝叫卖、一边有说有笑。
其中,最多的便是同学档。黄坚和李晓珊是室友,都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在学林街摆摊卖帽子、围巾大概已有一个多月。黄坚告诉记者:“因为以前没做过,一个人心里没底,就想着两个人合伙干,可以互相分担些。”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叶锦涛、沈杰是第二次来这里摆摊。同学郑云特地跑来为他们捧场壮声势,爱好摄影的郑云还捧着相机抓拍他们摆摊叫卖时的有趣瞬间,留作纪念。
当然,也不乏情侣档。浙江工商大学的大四女生根根和他的男朋友就是这丝丝冷风中一道温馨的风景。在别的情侣们花前月下的大好时光,根根却想着跑来卖衣服,刚毕业在下沙工作的男朋友自然是义不容辞相伴左右,承担进货运货的重任。根根说:“一袋货还是蛮重的,我一个人怎么搬得动,当然要他帮忙。”记者和根根聊天的时候,正巧来了生意,根根的男友熟练地招呼起了顾客。
根根做生意不是一天两天了。三四个月前,她在下沙商贸城三楼租了个铺位开了家服饰店。在淘宝网和拍拍网,根根也有自己的店铺。这两天,她的生意又蔓延到了学林街,傍晚五点半左右就来了,为的是占个好摊位。“货都是我自己去挑的。杭州市区不是有很多市场嘛,我就是从四季青这些市场进的货。”
DIY产品特别受欢迎
这些大学生摆出的地摊上,销售的商品也充满了大学生的生活气息。一溜十几个摊位,衣服、饰品、围巾、帽子、坐垫、毛绒玩具、海报、杂志、糖果、盆栽……大多是女生心仪的物件,驻足观看、挑选、购买的大多也是女生。
记者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这些商品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像根根那样从四季青、汽车东站等市场进来的小商品;二是自己不再需要的二手货;三是自己动手制作或加工的DIY商品。
在摆摊的学生中记者遇到浙江理工大学英语专业的两个大四女生。她俩一个卖衣服、包包、腰带,一个卖过期的期刊,东西都是自已的。卖衣服的女生特爱购物,这些衣服、包包都是买了以后一直没用过的,打算把它们转卖出去。卖杂志的女生告诉记者:“杂志都是我自己看过的,现在快毕业了,又搬不走,就想把它们处理掉。”
记者采访当晚,人气最旺的摊位当数叶锦涛、沈杰的盆景摊。记者在夜市采访期间,他们的摊位前总是挤满了人。记者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这些小盆栽都是他们的DIY作品。“我们是学园艺的。这里有些就是我们上课的作业,有些是我们课后自己种的,”叶锦涛边说边拿起一盆种在可爱的卡通盆里的植物,“看,这是我们从花鸟市场买来后移栽过的,我们在学校里养护好了再拿出来卖。”这些盆栽都有好听的名字:绿元宝、碰碰香、白头翁……据叶锦涛说,像碰碰香这种香草在外面很少有人种,一般买不到的。这些DIY的盆栽,在衣服饰品这些从市场进来的大路货中多少显得有些新奇,因此颇为抢眼,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围观和购买,生意特别火爆。
摆摊重在自我锻炼不为赚钱
冬日的晚上,不去自习,也不玩乐,而选择摆摊,大部分学生摊主的想法都大同小异:太空闲了,想要找点事做,摆摊蛮好玩的,还可以锻炼一下。赚钱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黄坚和李晓珊都是学工商管理的,大四快毕业了,课基本上没了,工作还没找好,平常也没什么事干,看到学林街上的夜市红火,两个人就合计着去进点货摆个摊。“现在招聘的时候,不是都会问大学里干过什么呀,摆摆摊找点经验也有点东西好说嘛,”黄坚笑说,“而且,我们想找营销方面的工作,摆摊也算是接触一下销售吧。”
根根也已经大四了,学动画的,现在工作差不多定了,要年后才上班。毕业设计是组队做的,还没轮到她负责的部分,所以这个阶段比较空闲,根根觉得可以做点事。“我对服饰特别感兴趣,又是学设计的,所以就卖起了衣服。也可以锻炼一下。”根根喜欢在社会上多历练历练,觉得她应聘的公司看中她,也是因为她做过很多兼职。她说,如果生意还可以的话,她准备把这当成副业一直经营下去。
叶锦涛、沈杰才大二,他们来摆摊是觉得平时不上课就在寝室上网很无聊。“来摆摊之后,我们已经很少上网了,平时有空也是在学校里摆弄这些花,还可以多实践加强专业知识呢!”对现在的这种状态,沈杰显然是非常满意的。有顾客在摊前逗留,沈杰就热情地介绍花的名称品种,还现场教授浇水养护的方法和心得。他还叮嘱顾客:“这花你买去如果养不好,可以来问我。”
反响
校方总体支持但希望规范管理
对于学生摆地摊的行为,浙江理工大学学工部的一名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体表示支持:“这些地摊上卖的很多是学生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像我们学校有很多服装、设计类的专业,学生把老师叫他们做的作品拿去卖,也挺好的。如果有人买,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可。”这名老师认为,这也是一种勤工助学的方式,学生一般都能两头兼顾:“我们学校学生的功课还是比较忙的,一般只有学业应付得过来的学生,才会想到去做其他事。”
当然,这名老师对大学生夜市的现状也有所顾虑:“目前有种情况,因为这里生意还可以,很多外面的商贩也来摆了,有点乱,这方面的管理还需要规范。”
据记者观察,目前学林街的夜市还是自发松散的,学生摊主们爱来就来,爱走就走,既无固定摊位,也没有固定时间。而且由于学林街往来的行人以学生为主,因此对交通的影响并不大。但这名教师说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一些商贩听闻学林街的热闹,也加入了夜市队伍。整个夜市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管委会专门做了个问卷调查
学林街夜市的兴盛也引起了管理部门的注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下沙高教园区管委会委托浙江财经学院团委专门就下沙的大学生夜市做了相关调研。调研的执行者是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07工商1班的学生。这项调查覆盖了下沙高教东区包括浙江财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5所全日制高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9份。
调查中问及对大学生摆摊的看法,分别有65.7%和64.9%的学生选择了可以“挣点钱”和“得到锻炼”;有31.6%的同学觉得“很好玩、有趣”。但也有17.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摆摊“加大了城管的工作难度”。
针对“如果条件成熟,您是否考虑过也去摆个地摊”这一问题,选择“会”的学生最少,仅为26.1% ,而选择“不会”和“看情况”的分别为39.7%和34.2%。也就是说,多数学生在“摆摊与否”的问题上呈现出中立或不参与的倾向。
调查小组在最后撰写的相关报告中总结:“东区学生对‘大学生摆地摊’这个问题主要是持相对保守的态度。大多学生虽然比较推崇这种新型文化,但是由于没有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就不能很积极地参与其中。”
管理
大学生夜市将“定时、定点、定人”
高教园区出现大学生夜市,这也给下沙的城管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一味“封杀”?毕竟与一般的小摊小贩有所不同;听之任之?又似乎会影响市容市貌。
下沙高教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舒培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生摆摊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们从积极的角度认为,学生把自己的创意产品摆出来卖,也是一种创新创业,值得鼓励。”
但他同时也认为,目前应该想办法加强引导,既能把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出来,又能让夜市有序规范起来。舒培冬向记者透露,这段时间他们正在制订管理方案,准备在今年寒假以后开始实施。舒培冬说:“我们现在基本定下了三大原则:定时、定点、定人。”据舒培冬介绍,“定时”是为了避免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摆摊上而影响学业,以后可能会一个星期定两个时间搞夜市,基本满足学生搞创意和创业的需要;“定点”是考虑到到处乱摆摊会对下沙的景观、市容市貌有所影响,以后将会设定两个固定的地段让学生集中摆摊;“定人”是指摊主应该是下沙高教园区的在校大学生,社会上的其他商贩不能进入这个夜市。
制订管理措施的另一牵头部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管办的毕主任也向记者强调了四条原则:定区域、定对象、定时间、定产品。前三条与舒培冬提到的“定时、定点、定人”是同一个意思。至于“定产品”,毕主任解释:“我们希望大学生夜市上卖的产品是学生自己的创意产品。”
这个偶知道
前天刚刚去下沙城管那做了个社会调查,执法科的季科长就说,明年会打造一个大学生创意集市,蛮好的呀,到时城管和白杨街道及其他组织会提供相应的保洁、保安的哦~~~看来,政府对我们大学生还是蛮照顾的哦
页:
[1]